"小官大贪"演绎人生悲剧——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原党委书记、镇长崔连海腐败案剖析
东窗事发,畏罪潜逃
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公主岭,在今年成为省管县试点城市之前,是四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。2011年,四平市纪委多次收到群众有关崔连海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的信访举报,反映的问题不尽相同,线索也不是很清晰。
在调查崔连海问题期间,调查组陆续查实了30多名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,其中乡科级干部9人,涉嫌犯罪人员全部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。
由于案情复杂,四平市纪委协调公安和检察机关,对崔连海进行抓捕。
爱钱如命,疯狂敛财
2001年2月,时年39岁的崔连海担任龙山满族乡党委书记、人大主席,从此走上了乡镇主要领导岗位。2009年6月,崔连海被调任秦家屯镇党委书记、镇长。案发前,崔连海在乡镇担任一把手时间长达十年。
法院经审理查明,崔连海利用职务之便,共计非法占有公共财产38.68万元,构成贪污罪;非法收受所辖村村干部现金100万元,构成受贿罪;作为国家工作人员,崔连海家庭财产及银行存款合计464万余元,明显超过其合法收入,其中327万余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,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。
在东北农村,一个普通乡镇政府并没有多少钱,特别是近些年国家转移支付的各种专项资金都是专款专用,且监管较为严格。那么,崔连海是如何弄到那么多钱的呢?
据办案人员透露,崔连海爱钱如命,为了钱不放过任何机会,大到单笔100万元的贿赂款,小到几千元的地甲病防治款,他都敢伸手去拿。起初,有所顾虑的崔连海还遮遮掩掩,后来就慢慢地肆无忌惮,发展到近乎疯狂的地步。
然而,崔连海没有想到的是,自己多年“辛苦”敛财几百万,换成一张张银行存单上的数字,还没来得及派上用场,却成了审判机关给自己定罪量刑的砝码。
机关算尽,生财有“道”
崔连海任职龙山乡党委书记时,乡政府有一个“小金库”——龙山乡林果公司。该公司没有营业执照,也没有经过有关部门批准,只是经过乡党委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成立的,主要负责经营乡政府的300多公顷荒地开发林果业,其收入不上缴财政,经费支出只要崔连海签字就可以,这也为崔连海贪污公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崔连海多次到该公司打借条借款,然后拿来票据报销,再将借条抽回平账。
据办案人员介绍,崔连海是一个做事有心眼的人,从其违法犯罪的手段来看,他对贪污公款还是颇费心机的。
2006年至2009年,崔连海五次虚构乡林果公司向乡卫生院拨款的事实,然后自己拿医药费收据到乡卫生院去报销,最后再用卫生院开出的票据到林果公司平账,共套取公款21万元。
2009年1月,崔连海从林果公司借款10万元,并要求乡财政所所长李某以个人名义从银行贷款10万元交到林果公司,之后再用乡里的粮食直补款10.13万元归还了李某的银行贷款。转了一圈后,这10万元公款被崔连海侵吞。
监督缺位,随意套取
2007年底,公主岭市卫生局给龙山乡卫生院拨付地甲病防治款1.3万元。次年2月,崔连海便拿总计1万元的医药费收据在拨款中报销,只把余下的3000元用于地甲病防治工作。
2009年底,刚到秦家屯镇任职不久,崔连海便一边找借口为镇卫生院拨款,一边指使卫生院院长朱某弄一张假发票,报销套取公款。心领神会的朱某在长春市的一个地摊上花2000元购买了一张票面金额为3.9万元的发票,回到镇里套取了镇经管站拨给卫生院的2.5万元,并取现送给崔连海,同时冲销了崔连海套取的地甲病防治款5000元。
崔连海报销的医药费用票据可谓五花八门,既有“崔连海,性别:女”字样的,也有“崔连海,年龄:71岁”字样的,明显不是他本人的。对此,崔连海承认这是他爱人和他父亲看病花钱的收据。但财务人员并不过问这些,只要是崔连海拿来的,不管名字是不是他的,都一律全额报销。更有甚者,有一次崔连海提供的发票数额不足,财务人员主动做了一张假工资表,套出6600元给他补上了。
从崔连海在基层单位套取公款的过程看,需要基层单位负责人及财务人员操作,知情者不止一个,但这些人都选择了沉默,甚至主动为领导“献计”想办法处理。而崔连海套取公款也是十分自然和从容,毫无畏惧之意,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下边的人都是讨好我,从来没有反对的”。
大权独揽,肆意妄为
在基层当一把手年头久了,什么民主决策制度、学习制度、财务制度,在崔连海这里统统都是摆设。他从不主动组织,也不主动参加党内的学习教育活动。忙碌的崔连海一周至少有一天出去开会,两天出去应酬或办个人的事,能有两天在单位就不错了。
虽然人经常不在单位,但镇里大事小情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,表面上是开会集体研究,其实每次都是他先定调子,别人表示同意就行了。在财务管理上,更是只要有他“一支笔”签上大名就能拿到钱。
本案的调查卷宗有30多本,随便翻开其中一本,仔细看崔连海签字报销的汽油票——仅
经办案人员计算,从
经查,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,崔连海以多报汽油费的方式,套取公款共计26万余元。对此,崔连海的解释是:“我只是签字审批的领导,发票上都有经手人,谁经手的谁清楚,我不知道……”
竹篮打水,家破人亡
在家庭方面,崔连海还算得上是一个顾家的男人。作为丈夫,他对爱人很好,爱人有病住院时都是他在医院陪伴照顾,也从没听说他在外面拈花惹草;作为父亲,他很重视儿子的教育,儿子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,在外地某机关工作,崔连海先后分五次给儿子汇去275万元,让儿子在当地买房子;作为儿子,他对父母很孝顺,除给钱给物外,自己在看病的时候,也不忘给父母带一些好的药品补品;作为哥哥,他对自己的弟弟妹妹也很照顾,经常在经济上给予帮助……
崔连海在位的时候,这一大家子人的生活显得和谐幸福。然而,建在沙滩上的楼房终究是要坍塌的。
崔连海被查处后,妻子和儿子作为机关公职人员,背负巨大压力,在人前抬不起头来;崔连海出逃期间,他的父亲——一位一辈子老实本分的乡村教师,再也无颜面对周围乡亲,整日郁郁寡欢,最后一病不起,撒手人寰;也是在崔连海出逃期间,弟弟在送走父亲后,也喝农药自杀了。
多年来,崔连海捞的钱除了给家人用,就是存在银行里,他自己一直过着简单节俭的生活,从没听说他做过挥霍奢靡的事情。然而,这些躺在银行存单上的巨额钱财,不但给崔连海换来了漫长的囹圄生涯,也给亲人带来了莫大的耻辱,甚至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。